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 2
4.2.2配线子系统缆线应采用非屏蔽或屏蔽4对对绞电缆,在需要时也可采用室内多模或单模光缆。
4.2.3电信间FD与电话交换配线及计算机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应符合以下要求:
1电话交换配线的连接方式应符合图4.2.3-1要求。
2计算机网络设备连接方式。
1)经跳线连接应符合图4.2.3-2要求。
2)经设备缆线连接方式应符合图4.2.3-3要求。
4.2.4每一个工作区信息插座模块(电、光)数量不宜少于2个,并满足各种业务的需求。
4.2.5底盒数量应以插座盒面板设置的开口数确定,每一个底盒支持安装的信息点数量不宜大于2个。
4.2.6光纤信息插座模块安装的底盒大小应充分考虑到水平光缆(2芯或4芯)终接处的光缆盘留空间和满足光缆对弯曲半径的要求。
4.2.7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应支持不同的终端设备接入,每一个8位模块通用插座应连接t根4对对绞电缆;对每一个双工或2个单工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连接1根2芯光缆。
4.2.8从电信间至每一个工作区水平光缆宜按2芯光缆配置。
光纤至工作区域满足用户群或大客户使用时,光纤芯数至少应有2芯备份,按4芯水平光缆配置。
4.2.9连接至电信间的每-根水平电缆/光缆应终接于相应的配线模块,配线模块与缆线容量相适应。
4.2.10电信间FD主干侧各类配线模块应按电话交换机、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及主干电缆/光缆的所需容量要求及模块类型和规格的选用进行配置。
4.2.11电信间FD采用的设备缆线和各类跳线宜按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使用端口容量和电话交换机的实装容量、业务的实际需求或信息点总数的比例进行配置,比例范围为25%~50% 。
众智软件 <http://www.gisroad.com>
4.3干线子系统
4.3.1干线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和光纤总芯数,应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并留有适当的备份容量。主干缆线宜设置电缆与光缆,并互相作为备份路由。
4.3.2干线子系统主干缆线应选择较短的安全的路由。主干电缆宜采用点对点终接,也可采用分支递减终接。
4.3.3如果电话交换机和计算机主机设置在建筑物内不同的设备间,宜采用不同的主干缆线来分别满足语音和数据的需要。
4.3.4在同-层若干电信间之间宜设置干线路由。
4.3.5主干电缆和光缆所需的容量要求及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对语音业务,大对数主干电缆的对数应按每一个电话8位模块通用插座配置1对线,并在总需求线对的基础上至少预留约10%的备用线对。
2对于数据业务应以集线器(HUB)或交换机(SW)群(按4个HUB或SW组成1群);或以每个HUB或SW设备设置1个主干端口配置。每1群网络设备或每4个网络设备宜考虑1个备份端口。主干端口为电端ICl时,应按4对线容量,为光端口时则按2芯光纤容量配置。
3当工作区至电信间的水平光缆延伸至设备间的光配线设备(BD/CD)时,主干光缆的容量应包括所延伸的水平光缆光纤的容量在内。
4建筑物与建筑群配线设备处各类设备缆线和跳线的配备宜符合第4.2.11条的规定。
众智软件 <http://www.gisroad.com>
4.4建筑群子系统
4.4.1 CD宜安装在进线间或设备间,并可与入口设施或BD合用场地。
4.4.2 CD配线设备内、外侧的容量应与建筑物内连接BD配线设备的建筑群主干缆线容量及建筑物外部引入的建筑群主干缆线容量相一致。
众智软件 <http://www.gisroad.com>
4.5设备间
4.5.1在设备间内安装的BD配线设备干线侧容量应与主干缆线的容量相一致。设备侧的容量应与设备端口容量相一致或与干线侧配线设备容量相同。
4.5.2 BD配线设备与电话交换机及计算机网络设备的连接方式亦应符合第4.2.3条的规定。
众智软件 <http://www.gisroad.com>
4.6进线间
4.6.1建筑群主干电缆和光缆、公用网和专用网电缆、光缆及天线馈线等室外缆线进入建筑物时,应在进线间成端转换成室内电缆、光缆,并在缆线的终端处可由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设置入口设施,入口设施中的配线设备应按引入的电、光缆容量配置。
4.6.2电信业务经营者在进线间设置安装的入口配线设备应与BD或CD之间敷设相应的连接电缆、光缆,实现路由互通。缆线类型与容量应与配线设备相一致。
部接入业务及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缆线接入的需求,并应留有2~4孔的余量。
众智软件 <http://www.gisroad.com>
4.7管理
4.7.1对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点等设施应按-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宜采用计算机进行文档记录与保存,简单且规模较小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可按图纸资料等纸质文档进行管理,并做到记录准确、及时更新、便于查阅;文档资料应实现汉化。
2综合布线的每-电缆、光缆、配线设备、端接点、接地装置、敷设管线等组成部分均应给定唯-的标识符,并设置标签。标识符应采用相同数量的字母和数字等标明。
3电缆和光缆的两端均应标明相同的标识符。
4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宜采用统-的色标区别各类业务与用途的配线区。
4.7.2所有标签应保持清晰、完整,并满足使用环境要求。
4.7.3对于规模较大的布线系统工程,为提高布线工程维护水平与网络安全,宜采用电子配线设备对信息点或配线设备进行管理,以显示与记录配线设备的连接、使用及变更状况。
4.7.4综合布线系统相关设施的工作状态信息应包括:设备和缆线的用途、使用部门、组成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传输信息速率、终端设备配置状况、占用器件编号、色标、链路与信道的功能和各项主要指标参数及完好状况、故障记录等,还应包括设备位置和缆线走向等内容。
众智软件 <http://www.gisroad.com>
5系统指标
5.0.1综合布线系统产品技术指标在工程的安装设计中应考虑机械性能指标(如缆线结构、直径、材料、承受拉力、弯曲半径等)。
5.0.2相应等级的布线系统信道及永久链路、CP链路的具体指标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3类、5类布线系统应考虑指标项目为衰减、近端串音(NEXT)。
2 5e类、6类、7类布线系统,应考虑指标项目为插入损耗(IL)、近端串音、衰减串音比(ACR)、等电平远端串音(ELFEXT)、近端串音功率和(PS NEXT)、衰减串音比功率和(PS ACR)、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和(PS ELEFXT)、回波损耗(RL)、时延、时延偏差等。
3屏蔽的布线系统还应考虑非平衡衰减、传输阻抗、耦合衰减及屏蔽衰减。
5.0.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中,系统信道的各项指标值应符合以下要求:
1回波损耗(RL)只在布线系统中的C、D、E、F级采用,在布线的两端均应符合回波损耗值的要求,布线系统信道的最小回波损耗值应符合表5.0.3-1的规定。
表5.0.3-1信道回波损耗值
2布线系统信道的插入损耗(IL)值应符合表5.0.3-2的规定。
表5.0.3-2信道插入损耗值
频率 最大插入损耗(dB)
(MHz)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F级
0.1 16.0 5.5
1 5.8 4.2 4.0 4.0 4.0
16 14.4 9.1 8.3 8.1
100 24.0 21.7 20.8
250 35.9 33.8
600 54.6
3线对与线对之间的近端串音(NEXT)在布线的两端均应符合NEXT值的要求,布线系统信道的近端串音值应符合表5.0.3-3的规定。
表5.0.3-3信道近端串音值
频率 最小近端串音(dB)
(MHz)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F级
0.1 27.0 40.0
1 25.0 39.1 60.0 65.0 65.0
16 19.4 43.6 53.2 65.0
i00 30.1 39.9 62.9
250 33.1 56.9
600 51.2
4近端串音功率和(PS NEXT)只应用于布线系统的D、E、F级,在布线的两端均应符合PS NEXT值要求,布线系统信道的PS NEXT值应符合表5.0.3-4的规定。
表5.0.3-4信道近端串音功率和值
频率(MHz) 最小近端串音功率和(dB)
D级 E级 F级
1 57.0 62.0 62.0
16 40.6 50.6 62.0
100 27.1 37.1 59.9
250 30.2 53.9
600 48.2
5线对与线对之间的衰减串音比(ACR)只应用于布线系统的D、E、F级,ACR值是NEXT与插入损耗分贝值之间的差值,在布线的两端均应符合ACR值要求。布线系统信道的ACR值应符合表5.0.3-5的规定。
表5.0.3-5信道衰减串音比值
频率(MHz) 最小衰减串音比(dB)
D级 E级 F级
1 56.0 61.O 61.0
16 34.5 44.9 56.9
100 6.1 18.2 42.1
250 -2.8 23.1
600 -3.4
6 ACR功率和(PS ACR)为表5.0.3-4近端串音功率和值与表5.0.3-2插入损耗值之间的差值。布线系统信道的PS ACR值应符合表5.0.3-6规定。
表5.0.3-6信道ACR功率和值
频率(MHz) 最小ACR功率和(dB)
D级 E级 F级
1 53.O 58.0 58.0
16 31.5 42.3 53.9
100 3.1 15.4 39.1
250 -5.8 20.1
600 -6.4
7线对与线对之间等电平远端串音(ELFEXT)对于布线系统信道的数值应符合表5.0.3-7的规定。
表5.0.3-7信道等电平远端串音值
频率 最小等电平远端串音(dB)
(MHz) D级 E级 F级
l 57.4 63.3 65.0
16 33.3 39.2 57.5
100 17.4 23.3 44.4
250 15.3 37.8
600 31.3
8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NI(PS ELFEXT)对于布线系统信道的数值应符合表5.0.3-8的规定。
表5.0.3-8信道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和值
频率 tied,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和(dB)
(MHz) D级 E级 F级
1 54.4 60.3 62.0
16 30.3 36.2 54.5
100 14.4 20.3 41.4
250 12.3 34.8
600 28.3
9布线系统信道的直流环路电阻(d.c.)应符合表5.0.3-9的规定。
表5.0.3-9信道直流环路电阻
最大直流环路电阻(Ω)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F级
560 170 40 25 25 25
10布线系统信道的传播时延应符合表5.0.3-10的规定。
表5.0.3-10信道传播时延
频率 (MHz) 最大传播时延(us)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F级
0.1 20.000 5.000
1 5.000 0.580 0.580 0.580 0.580
16 0.553 0.553 0.553 0.553
100 0.548 0.548 0,548
250 0.546 0.546
600 0.545
II布线系统信道的传播时延偏差应符合表5.0.3-11的规定。
表5.0.3-11信道传播时延偏差
等级 频率(MHz) 最大时延偏差(us)
A f=0.1
B 0.1≤f≤1
C 1≤f≤16 0.050①
D 1≤f≤100 0.050①
E 14≤f≤250 0.050①'
F 14≤f<600 0.030②
注:①0.050为0.045+4X 0.00125计算结果。②0.030为0.025+4X0.00125计算结果。
12一个信道的非平衡衰减[纵向对差分转换损耗(LCL)或横向转换损耗(TCL)]应符合表5.0.3-12的规定。在布线的两端均应符合不平衡衰减的要求。
表5.0.3-12信道非平衡衰减
等级 频率(MHz) 最大不平衡衰减(dB)
A {-0.1 30
B f-0.1和1 在0.IMHz时为45;1MHz时为20
C 1≤,<16 30~5 lg(f)f.f.S.
D 1≤f≤l00 40~10 lg(f)f.f.S.
E 1≤f≤250 40~10 lg(f)f.f.S.
F 1≤f≤600 40~10 lg(f)f.f.S.
5.0.4对于信道的电缆导体的指标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
1在信道每-线对中两个导体之间的不平衡直流电阻对各等级布线系统不应超过3%。
2在各种温度条件下,布线系统D、E、F级信道线对每-导体最小的传送直流电流应为0.175A。
3在各种温度条件下,布线系统D、E、F级信道的任何导体之间应支持72V直流工作电压,每一线对的输入功率应为10W。
5.0.5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中,永久链路的各项指标参数值应符合表5.0.5-1~表5.0.5-11的规定。
1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小回波损耗值应符合表5.0.5-1的规定。
表5.0.5-1永久链路最小回波损耗值
频率 (MHz) 最小回波损耗(dB)
C级 D级 E级 F级
1 15.0 19.0 21.0 21.0
16 15.0 19.0 20.0 20.0
100 12.O 14.0 14.0
250 10.0 10.0
600 10.0
2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大插入损耗值应符合表5.0.5-2的规定。
表5.0.5-2永久链路最大插入损耗值
频率 (MHz) 最大插入损耗(dB)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F级
0.1 16.0 5.5
1 5.8 4.0 4.0 4.0 4.0
16 12.2 7.7 7.1 6.9
100 20.4 18.5 17.7
250 30.7 28.8
600 46.6
3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小近端串音值应符合表5.0.5-3的规定。
表5.0.5-3永久链路最小近端串音值
频率 (MHz) 最小NEXT(dB)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F级
0.1 27.0 40.0
1 25.0 40.1 60.0 65.0 65.0
16 21.1 45.2 54.6 65.0
100 32.3 41.8 65.0
250 35.3 60.4
600 54.7
4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小近端串音功率和值应符合表5.0.5-4的规定。
表5.0.5-4永久链路最小近端串音功率和值
频率 (MHz) 最小PSNEXT(dB)
D级 E级 F级
1 57.0 62.0 62.0
16 42.2 52.2 62.0
100 29.3 39.3 62.O
250 32.7 57.4
600 51.7
5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小ACR值应符合表5.0.5-5的规定。
表5.0.5-5永久链路最小ACII值
频率 最小ACR(dB)
(MHz) D级 E级 F级
1 56.0 61.0 61.0
16 37.5 47.5 58.1
100 11.9 23.3 47.3
250 4.7 31.6
600 8.1
6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小PSACR值应符合表5.0.5-6的规定。
表5.0.5-6永久链路最小PS ACR值
频率 (MHz) 最小PSACR(dB)
D级 E级 F级
1 53.0 58.0 58.0
16 34.5 45.1 55.1
100 8.9 20.8 44.3
250 2.0 28.6
600 5.1
7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小等电平远端串音值应符合表5.0.5-7的规定。
表5.0.5-7永久链路最小等电平远端串音值
频率 最小ELFEXT(dB:
(MHz) D级 E级 F级
1 58.6 64:.2 65.0
16 34.5 40.1 59.3
100 18.6 24.2 46.0
250 16.2 39.2
600 32.6
8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小PS ELFEXT值应符合表5.0.5-8规定。
表5.0.5-8永久链路最小PS ELFEXT值
频率(MHz) 最小PS ELFEXT(dB)
D级 E级 F级
l 55.6 61.2 62.0
16 31.5 37.1 56.3
100 15.6 21.2 43.0
250 13.2 36.2
600 29.6
9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大直流环路电阻应符合表5.0.5-9的规定。
表5.0.5-9永久链路最大直流环路电阻(Q)
l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F级
l530 140 34 21 21 21
10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大传播时延应符合表5.0.5-10的规定。
表5.0.5-10永久链路最大传播时延值
频率 (MHz) 最大传播时延(us)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F级
0.1 19.400 4.400
1 4.400 0.521 0.521 0.521 0.521
16 0.496 0.496 0.496 0.496
100 0.491 0.491 0.491
250 0.490 0.490
600 0.489
11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大传播时延偏差应符合表5.0.5-11的规定。
表5.0.5-11永久链路传播时延偏差
等级 频率(MHz) 最大时延偏差(us)
A -0.1
B 0.1≤f<1
C 1≤f<16 0.044①
D 1≤f≤100 0.044①
E 1≤f≤250 0.044①
F 1≤f≤600 0.026②
注:①0.044为0.9×0.045+3×0.00125计算结果。
②0.026为0.9×0.025+3×0.00125计算结果。
5.0.6各等级的光纤信道衰减值应符合表5.0.6的规定。
表5.0.6信道衰减值(dB}
信道 多模 单模
850nm 1300nm 1310nm 1550nm
OF 300 2.55 1.95 1.80 1.80
0F-500 3.25 2.25 2.00 2.00
OF_2000 8.50 4.50 3.50 3.50
5.0.7光缆标称的波长,每公里的最大衰减值应符合表5.0.7的规定。
表5.0.7最大光缆衰减值(dB/km)
项目 OMl,OM2及OM3多模 0S1单模
波长 850nm 1300nm 1310nm 1550nm
衰减 3.5 1.5 1.0 1.0
5.0.8多模光纤的最小模式带宽应符合表5.0.8的规定。
表5.0.8多模光纤模式带宽
光纤类型 光纤直径 (um) 最小模式带宽(MHz·kin)
过量发射带宽 有效光发射带宽
波长
850nm 1300nm 850nm
OMl 50或62.5 200 500
0M2 50或62.5 500 500
0M3 50 1500 500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