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79-98 1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实施日期:1999年6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的通知
建标[1998]252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2]490号文附件二"一九九二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要求,由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98为推荐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九年六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水利部负责管理,由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负责具体解释工作,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建设部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一日
1 总则
1.0.1 为合理地统一我国岩土工程基本术语,便于该领域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岩土工程的勘察、试验、设计、施工和监测以及科研与教学等有关领域。
2 一般术语
2.0.1 岩土工程 geotechnicalengineering
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土的利用、处理或改良的科学技术。
2.0.2 岩石工程 rock engineering
以岩体为工程建筑地基或环境,并对岩体进行开挖、加固的地下工程和地面工程。
2.0.3 土力学 soil mechanics
研究土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及土体在荷载、水、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下工程性状的应用科学。
2.0.4 岩石力学(岩体力学) rockmechanics
研究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岩体在环境及荷载的作用下力学性状的应用科学。
2.0.5 土动力学 soil dynamics
研究土在各种动力作用下的性状和应力波在土体内传播规律的科学。
2.0.6 工程地质学 engineeringgeology
研究与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环境及其评价、预测和保护的科学。
2.0.7 水文地质学 hydrogeology
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动规律、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合理利用和管理的科学。
2.0.8 地下水动力学 groundwaterdynamics
研究地下水在岩、土孔隙及其裂隙中运动规律的科学。
2.0.9 环境岩土工程 environmentalgeotechnics
利用岩土工程的理论与实践解决由于人类活动和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包括环境的合理利用、保护和综合治理的工程措施等的环境问题。
2.0.10 地震工程学 earthquakeengineering
利用岩土动力学和结构动力学等研究结构对地震的反应、抗震和加固措施的科学技术。
2.0.11 灾害地质学 disastergeology
研究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和区域性地下水位骤变等有害地质现象的形成、发展和防治措施的科学。
2.0.12 流变学 rheology
研究物质或材料的流动和变形的属力学分支之一的科学。
2.0.13 散体力学 mechanicsof granular media
研究散体受力时的极限平衡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2.0.14 断裂力学 fracturemechanics
研究含裂纹材料和工程结构的强度变化及裂纹扩展规律的科学。
2.0.15 块体理论 block theory
对被结构面分割的岩体进行工程稳定性分析的新理论。
2.0.16 原型监测 prototypemonitoring
按技术规程,对工程结构物的性状及变化规律进行动态测试的技术操作。
3 工程勘察
3.1 地形、地貌
3.1.1 地貌 geomorphology
由地球内、外作用力形成的地表起伏形态。
3.1.2 地貌单元 landformunit
地貌按成因、形态及发展过程划分的单位。
3.1.3 喀斯特地貌 karst landfeature
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喀斯特盆地、峰林地形、石笋残丘和溶蚀准平原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喀斯特地形。
3.1.4 河谷阶地 valley terrace
由河流间歇性下蚀或堆积作用而形成的沿河岸分布的不受洪水淹没的台阶。
3.1.5 洪积扇 diluvialfan
山区的洪流携带碎屑物质至山谷出口处形成碎屑堆积的扇状土层的地带。
3.1.6 冲积扇 alluvialfan
山地河流出口处因水流速度降低,大量碎屑物质分选沉积而形成的扇形地带。
3.2 岩土、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
3.2.1 地质环境 geologicenvironment
由地壳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环境空间。
3.2.2 地质环境要素 geologicenvironment element
组成和影响地质环境的岩石、土、地表水、地下水、地质构造及各种地质作用等因素的总称。
3.2.3 岩石 rock
组成地壳的矿物集合体。
3.2.4 岩体 rock mass
赋存于一定地质环境,由各类结构面和被其所切割的结构体所构成的刚性地质体。
3.2.5 岩浆岩(火成岩) magmaticrock,igneous rock
来自地球内部的高温硅酸盐熔融体冷固形成的岩石。
3.2.6 沉积岩 sedimentaryrock
岩石风化碎屑沉积固结形成的岩石。
3.2.7 变质岩 metamorphicrock
岩石经高温、高压作用后所形成的与原生岩石结构和性质不同的岩石。
3.2.8 新鲜岩石 fresh rock
未经风化作用的岩石。
3.2.9 完整岩石 intact rock
没有受到不连续结构面分割的岩石。
3.2.10 风化岩石 weatheredrock
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原生岩石引起不同程度的分解破碎,且成分和颜色发生不同程度变化的岩石。
3.2.11 结构面 structuralplane
岩体内分割固相组分的地质界面的统称。
3.2.12 结构体 structuralblock
未经位移的岩体被结构面切割成的块体或岩块。
3.2.13 岩体结构类型 structuraltypes of rock mass
根据结构面的发育程度和特性、结构体的组合排列和接触状态,将岩体结构划分为整体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和散体结构等类别。
3.2.14 软弱结构面 weak structuralplane
延伸较远、两壁较平滑、充填有一定厚度软弱物质的结构面,如泥化、软化、破碎薄夹层等的面。
3.2.15 软弱夹层 weak intercalatedlayer
岩体中夹有的强度较低或被泥化、软化、破碎的薄层。
3.2.16 土 soil
矿物或岩石碎屑构成的松软集合体。
3.2.17 土体 soil mass
分布于地壳表部的尚未固结成岩石的松散堆积物。
3.2.18 基岩 bed rock
埋藏于天然土层之下的和大片外露于地表的岩体。
3.2.19 残积土 residualsoil
岩石风化后残留在原地的土。
3.2.20 坡积土 slope wash
斜坡或山坡上的碎屑物质,在水流或重力作用下,运移到坡下或山麓堆积而成的土。
3.2.21 洪积土 diluvialsoil
山区地带的碎屑物质,由暂时性洪流携带,沿沟谷或沟口外平缓地带堆积而成的土。
3.2.22 冲积土 alluvialsoil
河流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开阔的河流或河谷出口处堆积形成的土或三角洲的土。
3.2.23 风积土 aeoliandeposit
干旱地区的岩层风化碎屑物质或第四纪松散土,经风力搬运至异地降落堆积而成的土。
3.2.24 海积土 marine soil
海水下堆积形成的土。
3.2.25 特殊土 specialsoil
具有特殊物质成分、结构和独特工程特性的土。
3.2.26 红土 laterite
石灰岩或其它熔岩经风化后形成的富含铁铝氧化物的褐红色粉土或粘土。
3.2.27 裂隙粘土 fissuredclay
干燥后微裂隙发育,并形成有光滑镜面的粘土。
3.2.28 带状粘土 varvedclay
季节性融化冰水注入淡水湖形成的厚度一般不超过10mm的薄砂层、粉土层与粘土层交替的常呈灰黄色的无机土。
3.2.29 软粘土 soft clay
天然含水率大,呈软塑到流塑状态,具有压缩性高、强度低等特点的粘土。
3.2.30 淤泥 muck
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土。
3.2.31 膨胀土 expansivesoil
富含亲水性矿物并具有明显的吸水膨胀与失水收缩特性的高塑性粘土。
3.2.32 盐渍土 saline soil
含盐量大于一定值的土。
3.2.33 黄土 loess
主要由粉粒组成,呈棕黄或黄褐色,具有大孔隙和垂直节理特征,遇水产生自重湿陷的土,或称自重湿陷性黄土。不产生自重湿陷的称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3.2.34 黄土状土 loess-like soil
经过重新搬运的黄土。
3.2.35 湿陷性土 collapsiblesoil
具有疏松粒状架空胶结结构体系,低湿时有较强的结构强度,在一定压力下浸水时,结构迅速破坏,产生明显湿陷现象的土。
3.2.36 泥炭 peat
含有由植物分解而成的纤维素或海绵结构状物质的高有机质土。
3.2.37 有机质土 organicsoil
含一定量有机质呈浅灰至深灰色,有臭味,压缩性高的粘土及粉土。
3.2.38 分散性粘土 dispersiveclay
遇水尤其是遇纯水容易分散、钠离子含量较高、大多为中、低塑性的粘土。
3.2.39 冻土 frozen soil
温度低于0℃且含冰的土。
3.2.40 多年冻土 perenniallyfrozen soil
冻结状态延续多年的冻土。
3.2.41 季节冻土 seasonallyfrozen soil
随季节冻结和融化的土。
3.2.42 人工填土 artificialfill
由于人类活动而堆积成的素填土、杂填土和冲填土等。
3.2.43 地质构造 geologicstructure
岩层经地壳运动产生的倾斜、弯曲、错动、断开和破碎等变形形态的统称。
3.2.44 褶皱 fold
基本类型为背斜和向斜的岩层的弯曲形态。
3.2.45 背斜 anticline
原始水平岩层受力后向上拱曲的形态。
3.2.46 向斜 syncline
原始水平岩层受力后向下弯曲的形态。
3.2.47 断裂 rupture,fracture
受地壳运动影响,岩体连续性遭到破坏而产生的机械破裂的总称。
3.2.48 断层 fault
岩体断裂,并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层有明显位移的结构变动痕迹。
3.2.49 节理 joint
岩体破裂面两侧岩层无明显位移的裂缝或裂隙。
3.2.50 断裂破碎带 fracturezone
岩层受挤压或因破碎而形成的破碎地带。
3.2.51 活断层 active fault
晚近地质时期有过活动,或目前正活动,或具有潜在活动性的断层。
3.2.52 产状 attitude
以走向、倾向、倾角三要素表示的结构面在空间的位置与状态。
3.2.53 不良地质现象 adversegeologic phenomena
由地球的内外营力造成的对工程建设具有危害性的地质作用或现象。
3.2.54 岩石坚硬程度 hardnessdegree of rock
按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或工程地质类比法划分的岩石等级。
3.2.55 岩体完整性指数(岩体速度指数)intactnessindex of rock mass
岩体和未受裂隙切割的岩块纵波速度之比的平方值。
3.2.56 岩石质量指标 rockquality designation(RQD)
用直径75mm金刚石钻头在钻孔中连续采取同一层的岩芯,其中长度大于10cm的芯段之和与该岩层钻探总进尺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3.2.57 岩体基本质量 rockmass basic quality(BQ)
岩体所固有的,由岩石坚硬程度和岩石完整程度所决定的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的最基本属性。
3.2.58 风化作用 weathering
地表岩石受日照、降水、大气及生物作用等影响,其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的现象。
3.2.59 风化壳 weatheredcrust
地壳表层岩石受风化作用破坏后在原地形成的松散残积层。
3.2.60 风化带 weatheredzone
地壳表层岩石按其风化程度,从地壳表层向下分成为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和微风化的层带。
3.2.61 风化系数 coefficientof weathering
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
3.2.62 岩石风化程度 weatheringdegree of rock
岩石的原生矿物、结构与构造,受自然环境的风化作用引起的分解和变色程度。
3.2.63 泥石流 debris flow
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的间歇性洪流。
3.2.64 岩崩 rock fall
陡坡或悬崖上的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下坠滚落的现象。
3.2.65 滑坡 landslide
斜坡上的部分岩体和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某一明显的界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
3.2.66 滑坡体 landslidemass
产生滑坡的那部分坡体。
3.2.67 滑动面 slip surface
滑坡体沿之滑动的剪切破坏面。
3.2.68 滑动带 slip zone
滑坡体与滑床间具有一定厚度的滑动碾碎物质的剪切带。
3.2.69 喀斯特(岩溶) karst
可溶性岩层被水长期溶蚀而形成的各种地质现象和形态。
3.2.70 喀斯特塌陷 karstcollapse
在喀斯特地区,由于下部岩体中的空穴扩大导致顶部岩体的塌落;或上覆盖土层中的土洞顶板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失去平衡产生下沉或塌落的现象。
3.2.71 地裂 ground fracturing
由于干旱、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地震构造运动或斜坡失稳等原因造成的地面开裂。
3.2.72 地面下沉 land subsidence
由于大范围过量抽汲地下水,引起水位下降,土层进一步固结压密而造成的地面向下沉落。
3.2.73 震陷 earthquakesubsidence
由于地震引起高压缩性土软化而产生地基基础或地面沉陷的现象。
3.3 水文地质
3.3.1 水文地质勘察 hydrogeologicalinvestigation
为开发或控制地下水资源,查明某地区水文地质条件,掌握地下水储量和水质的时空分布规律所进行的系列水文地质工作的总称。
3.3.2 水文地质钻探 hydrogeologicaldrilling
为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含水层的富水性和确定水文地质参数等,利用钻机钻进地层,采取试样,并作水文地质观测和试验的勘探工作。
3.3.3 地表水 surface water
地球表面上的一切水体的总称。
3.3.4 地下水 groundwater
存在于地面以下岩石和土孔隙、缝隙和孔洞中的水。
3.3.5 包气带水 aerationzone water
赋存于包气带内的地下水。
3.3.6 上层滞水 perchedwater
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3.3.7 潜水 phreatic water
埋藏在地表以下具有自由表面的地下水。
3.3.8 承压水 confinedwater
充满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水头高出其上层隔水顶板底面的地下水。
3.3.9 层间水 interstratedwater
存在于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3.3.10 裂隙水 fissurewater
储存和运动于岩层裂隙中的地下水。
3.3.11 含水层 aquifer
赋存地下水并具有导水性能的岩土层。
3.3.12 不透水层(隔水层)imperviouslayer
渗透率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岩土层。
3.3.13 地下径流 subsurfacerunoff
沿一定途径向排泄区流动的地下水。
3.3.14 补给区 rechargearea
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等入渗补给的地区。
3.3.15 径流区 runoff area
含水层的补给区至排泄区区间内地下水流经的范围。
3.3.16 承压水头 artesianpressure head
承压含水层顶面至承压水静止水位间的垂直距离。
3.3.17 测压管水头 piezometrichead
含水层中某测点至测压管水面的垂直距离。
3.3.18 储水系数 storagecoefficient
反映含水层水头下降或上升单位高度时,从单位水平面积和高度等于含水层厚度的柱体中释放或储存水体积能力的一个参数。
3.3.19 导水系数 transmissivity
数值上等于含水层渗透系数与其厚度的乘积的含水层导水能力的一个参数。
3.3.20 补给率 rechargerate
通过岩土垂直渗入地下的水量与能获得这种入渗补给的水平地面面积的比值。
3.3.21 给水度 specificyield
当潜水位下降单位高度时,地表至潜水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垂直土柱中所能排出的水量。
3.3.22 弥散系数 dispersioncoefficient
以浓度梯度等于1时,单位时间通过多孔介质单位面积的溶质质量表示的反映进入地下水流中的可溶物质和浓度随时间、空间变化的参数。
3.3.23 疏干系数 depletioncoefficient
潜水面下降单位高度时,从岩土体中单位水平面积上排出的水体积。
3.3.24 持水度 water retainingcapacity
饱水岩体和土体在重力排水完全停止或基本停止时,仍保持在单位体积中的水体积。
3.3.25 容水量 water bearingcapacity
岩体和土体中能容纳的水的最大体积与岩体和土体体积的比值。
3.3.26 有效孔隙率 effectiveporosity
对地下水运动有效的孔隙体积与岩土总体积的比值。
3.3.27 影响半径 radiusof influence
由抽水井中心到水位下降漏斗边缘的水平距离。
3.3.28 地下水总矿化度 totalmineralization of groundwater
习惯上以1升水在105℃~110℃下蒸发干所得的干涸残余物的克数表示的反映地下水所含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量。
3.3.29 地下水硬度 groundwaterhardness
以毫克当量或德国度表示的水中所含钙、镁、铁、锰、锶、铝等溶解盐类的总量,反映地下水中含盐量特性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