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451-55577555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程规范 >> 规划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06 3
摘自:龙房川
点击: 13125286次
发布时间:2010/3/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06 3

6.4.22 高压燃气管道的地基、埋设地最小覆土厚度、穿越铁路和电车轨道、穿越高速公路和城镇主要干道、通过河流的形式和要求等应符合本规范6.3 节有关条款的规定。

6.4.23 市区外地下高压燃气管道沿线应设置里程桩、转角桩、交叉和警示牌等永久性标签。

市区内地下高压燃气管道应设立管位警示标志。在距管顶不小于500m 处应埋设警示带。

6.5 门站和储配站

6.5.1 本节适用于城镇燃气输配系统中,接受气源来气并进行净化、加臭、贮存、控制供气压力、气量分配、计量和气质检测的门站和储配站的工程设计。

6.5.2 门站和储配站站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站址应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2 站址应具有适宜的地形、工程地质、供电、给排水和通信等条件;

3 门站和储配站应少占农田、节约用地并应注意与城市景观等协调;

4 门站站址应结合长输管线位置确定;

5 根据输配系统具体情况,储配站与站站可合建;

6 储配站内的储气罐与站外的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的有关规定。

6.5.3 储配站内的储气罐与站内的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按表6.5.3 执行;

6.5.3 储气罐与站内的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m)储气罐总容积( m2 1000      1000至≤10000     10000至≤50000   50000至≤200000  200000 

明火或散发 火花地点 20  25  30  35  40 

调压室、压缩 机室、计量室 10  12  15  20  25 

控制室、变配电室、 汽车库等辅助建筑     12  15  20  25  30 

机修间、燃 气锅炉房 15  20  25  30  35 

办公、 生活建筑   18  20  25  30  35 

消防泵房、消防 池取水口     20 

站内道路 (路边)     10  10  10  10  10 

围墙  15  15  15  15  18 

注:1 低压湿式储气罐与站内的建、构筑物的防火章距,应按本表确定;

2 低压干式储气罐与站内的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当可燃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时,应按本表增加25%;比空气小或等于时,可按本表确定;

3 固定容积储气罐与站内的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的规定执行。总容积按其几何容积(m2)和设计压力(绝对压力,102kpa)的乘积计算;

4 低压湿式或干式储气罐的水封室、油泵房和电梯间等附属设施与该储罐的间距工艺要求确定;

5 露天燃气工艺装置与储气罐的间距按工艺要求确定。

6.5.4 储气罐或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湿式储气罐之间、干式储气罐之间、湿式储气罐与干式储气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大罐的半径;

2 固定容积储气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在罐直径的2/3

3 固定容积储气罐与低压湿或干式储气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半径;

4 数个固定容积储气罐的总容积大于200000m3 时,应分组布置。组与组之间的防火间距:卧式储罐,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长度的一半;球形储罐,不应小于相邻大罐的直径,且不应小于20.0m

5 储气罐与液化石油气罐之间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6.5.5 门站和储配站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总平面应分区布置,即分为生产区(包括储罐区、调压计量区、加压区等)和辅助区。

2 站内的各建构筑物之间以及站外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现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的有关规定。站内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二级"的规定。

3 站内露天工艺装置区边缘距明火散发为花地点不应小于20m,距办公、生活建筑不应小于18m,距围墙不应小于10m。与站内生产建筑的间距按工艺要求确定。

4 储配站生产区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通道,消防车通道宽度不应小于3.5m

6.5.6 当燃气无臭味或臭味不足时,门站或储配站内应设置加臭装置。加臭量应符合本规范第3.2.3条的有关规定。

6.5.7 门站和储配站的工艺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功能应满足输配系统输气调峰的要求;

2 站内应根据输配系统调度要求分组设置计量和调压装置,装置前应设过滤器;门站进站总管上宜设置分离器;

3 调压装置应根据燃气流量、压力降等工艺条件确定设置加热装置。

4 站内计量调压装置和加压设置应根据工作环境要求露天或在厂房内布置,在寒冷或风沙地区宜采用全封闭式厂房。

5 进出站管线应设置切断阀门和绝缘法兰;

6 储配站内进罐管线上宜控制进罐压力和流量的调节装置;

7 当长输管道采用清管工艺时,其清管器的接收装置宜设置在门站内;

8 站内管道上应根据系统要求设置安全保护及放散装置;

9 站内设备、仪表、管道等安装的水平间距和标高均应便于观察、操作和维修。

6.5.8 站内宜设置自动化控制系统,并宜作为输配系统的数据采集监控系统的远端站。

6.5.9 站内燃气计量和气质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站内设置的计量仪表应符合表6.5.9 的规定;

2 宜设置测定燃气组份、发热量、密度、湿度和各项有害杂质的仪表。

6.5.9 站内设置的计量仪表进出站参数    功能   

指示  记录    累计   

流量       

压力      --  

温度      --  

注:表中""为应规定设置。

6.5.10 燃气储存设施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储配站所建储罐容积应根据输配系统所需储气总容量、管网系统的调度平衡和气体混配要求确定;

2 储配站的储气方式及储罐型式应根据燃气进站压力、供气规模、输配管网压力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3 确定储罐单体或单组容积时,应考虑储罐检修期间供气系统的调度平衡;

4 储罐区宜设有排水设施。

6.5.11 低压储气罐的工艺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低压储气罐宜分别设置燃气进、出气管,各管应设置关闭性能良好的切身断装置,并宜设置水封阀,水封阀的有效高度应取设计工作压力(以Pa表示)乘0.1500mm。燃气进、出气管的设计应能适应气罐地基沉降引起的变形;

2 低压储气罐应设储气量指示器。储气罐量指示器应具有显示储量及可调节的高低限位声、光报警装置;

3 储气罐高度超越当地有关的规定时应设高度障碍标志;

4 湿式储气罐的水封高度应经过计算后确定;

5 寒冷地区湿式储气罐的水封应设有防冻措施;

6 干式储气罐密封系统,必须能够可靠地连续进行;

7 干式储气罐应设置紧急放散装置;

8 干式储气罐应配有检修通道。稀油密封干式储气罐外部应设置检修电梯。

6.5.12 高压储气罐工艺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高压储气罐宜分别设置燃气进、出气管,不需要起混气作用的高压储气罐,其进、出气管也可合为一条;燃气进、出气管的设计宜进行柔性计算;

2 高压储气罐应分别设置安全阀、放散管和排污管;

3 高压储气罐应设置压力检测装置;

4 高压储气罐宜减少接管孔数量;

5 高压储气罐宜设置检修排空装置;

6 当高压储气罐罐区设置检修用集中放散装置时,集中放散装置的放散散管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小于表6.5.12-1 的规定;集中放散装置的放散管与站内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6.5.12-2 的规定;放散管管口高度应高出距其25m内的建构筑物2m 以上,且不得小于10m

7 集中放散装置宜设置在站内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6.5.12-1 集中放散装置的放散管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项目  防火间距( m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   30 

民用建筑     25 

甲、乙类液体储罐、易燃材料堆场   25 

室外变配电站   30 

甲乙类物品库房、甲乙类生产厂房   25 

其他厂房     20 

铁路(中心线)     40 

公路、道路 (路边) 高速、Ⅰ、Ⅱ级,城市快速     15 

其他  10 

架空电力线 (中心线)   380V     2.0 倍杆高    

380V   1.5 倍杆高    

架空通信线 (中心线)   国家Ⅰ、Ⅱ级     1.5 倍杆高    

其他  1.5 倍杆高    

6.5.12-2 集中放散装置的放散管与站内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项目  防火间距(m     

明火、散发火花地点   30 

办公、生活建筑     25 

可燃气体储气罐     20 

室外变、配电站     30 

调压室、压缩机室、计量室及工艺装置区   20 

控制室、配电室、汽车库、机修间和其他辅助建筑    25 

燃气锅炉房  25 

消防泵房、消防水池取水口   20 

站内道路(路边) 2   

站区围墙     2   

6.5.13 站内工艺管道应采用钢管。燃气管道设计压力大于0.4MPa时,其管材性能应分别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GB/T 9711、《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 8163的规定;设计压力大于0.4MPa时,其管材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1 的规定。

阀门等管道附件的压力级别不应小于管道设计压力。

6.5.14 燃气加压设备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储配站燃气加压设备应结合输配系统总体设计采用的工艺流程、设计负荷、排气压力及调度要求确定;

2 加压设备应根据吸排气压力、排气量选择机型。所选用的设备应便于操作维护、安全可靠,并符合节能、高效、低震和低噪音的要求;

3 加压设备的排气能力应按厂方提供的实测值为依据。站内加压设备的型式应一致,加压设备的规格应满足运行调度要求,并不宜多于两种。

储配站内装机总台数不宜过多。每15 台压缩机宜另设1 台备用。

6.5.15 压缩机间的工艺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压缩机宜按独立机组配置进、出气管、阀门、旁通、冷却器、安全放散、供油和供水等各项辅助设施;

2 压缩机的进、出气管道宜采用地下直埋或管沟敷设,并宜采取减震降噪措施;

3 管道设计应设有能满足投产置换,正常生产维修和安全保护所必需的附属设备;

4 压缩机及其附属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压缩机宜采取单排布置;

2 压缩机之间及压缩机与墙壁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1.5m

3 重要通道的宽度不宜小于2m

4 机组的联轴器及皮带传动装置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5 高出地面2m 以上的检修部位应设置移动或可拆卸式的维修平台或扶梯;

6 维修平台及地坑周围应设防护栏杆;

5 压缩机间宜根据设备情况设置检修用起吊设备;

6 当压缩机采用燃气为动力时,其设计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 和《石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 的有关规定;

7 压缩机组前必须设有紧急停车按钮。

6.5.16 压缩机的控制室宜设在主厂房一侧的中部或主厂房的一端。控制室与压缩机之间应设有能观察各台设备运转的隔音耐火玻璃窗。

6.5.17 储配站控制室内的二次检测仪表及操作调节装置宜按表6.5.17 规定设置。

6.5.17 储配站控制室内二次检测仪表及调节装置参数名称     现场显示  控制室    

显示  记录或累计   报警联锁 

压缩机进气管压力 -      -     

压缩机室出气管压力   -        -   

机组  吸气压力 吸气温度 排气压力 排气温度   - - -     - - - -   - - -     

压缩机室     供电压力 功率因数 - - - -     - - - -   - - - -  

机组  功率因数   - -    - - - -   - - - -  

压缩机室     供水温度 供水压力 - -    - -  -    

机组  供水温度 回水温度 水流状态   - -   - - -      - - -     

润滑油    供油压力 供油温度 回油温度   - - -      - - -      - - 

电机防爆通风 系统排风压力 -      -     

注:表中""为应规定设置。

6.5.18 压缩机间、调压计量间等具有爆炸危险的生产用房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甲类生产厂房"设计的规定。

6.5.19 门站和储配站内的消防设施设计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的规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1 储配站在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应按一次考虑。储罐区的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表6.5.19 的规定。

6.5.19 储罐区的消防用水量表储罐容积 (m3 )    500~≤10000  10000 50000      50000 100000 100000 200000    200000 

消防用水量 (l/s)     15  20  25  30  35 

注:固定容积的可燃气体储罐以组为单位,总容积按其几何容积(m3)和设计压力(绝对压力,102kPa)的乘积计算。

2 当设置消防水池时,消防水池的容量应按火灾延续时间3h 计算确定。当火灾情况下能保证连续向消防水池补水时,其容量可减去火灾延续时间内的补水量。

3 储配站内消防给水管网应采用环形管网,其给水干管不应少于2 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进水管应能满足消防用水总量的供给要求;

4 站内室外消防栓宜选用地上式消火栓;

5 门站的工艺装置区可不设消防给水系统;

6 门站和储配站内建筑物灭火器的配置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 的有关规定。储配站内储罐区应配置干粉灭火器,配置数量按储罐台数每台设置2 个;每组相对独立的调压计量等工艺装置区应配置干粉灭火器,数量不少于2 个。

注:1 干粉灭火器指8kg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2 根据场所危险程度可设置部分35kg 手推式干粉灭火器。

6.5.20 门站和储配站供电系统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 "二级负荷"设计的规定。

6.5.21 门站和储配站电气防爆设计符合下列要求:

1 站内爆炸危险场所的电力装置设计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的规定。

2 其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的划分宜符合本规范附录D 的规定。

3 相关厂房和装置区内应装设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

6.5.22 储气罐和压缩机室、调压计量室等具有爆炸危险的生产用房应有防雷接地设施,其设计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设计的规定。

6.5.23 门站和储配站的静电接地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HGJ 28的规定。

6.5.24 门站和储配站边界的噪声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8 的规定。

6.6 调压站与调压装置

6.6.1 本节适用于城镇燃气输配系统中不同压力级制管道之间连接的调压站、调压箱(或柜)和调压装置的设计。

6.6.2 调压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自然条件和周围环境许可时,宜设置在露天,但应设置围墙、护栏或车挡;

2 设置在地上单独的调压箱(悬挂式)内时;对居民和商业用户燃气进口压力不应大于0.4Mpa;对工业用户(包括锅炉)燃气进口压力不应大于0.8Mpa

3 设置在地上单独的调压柜(落地式)内时;对居民、商业用户和工业用户(包括锅炉)燃气进口压力不宜大于1.6Mpa

4 设置在地上单独的建筑物内时,应符合本规范第6.6.12 条的要求;

5 当受到地上条件限制,且调压装置进口压力不大于0.4Mpa 时,可设置在地下单独的建筑物内或地下单独的箱内,并应分别符合本规范第6.6.14 条和6.6.5 条的要求;

6 液化石油气和相对密度大于0.75的燃气调压装置不得设于地下室、半地下室内和地下单独的箱体内。

6.6.3 调压站(含调压柜)与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水平净距应符合表6.6.3 的规定。

6.6.3 调压站(含调压柜)与其他建筑物、构筑物水平净距(m)设置形式      调压装置入口 燃气压力级制     建筑物 外墙面   重要公共 建筑、一类 高层民用建物 铁路 (中心线)     城镇道路  公共电力 变配电柜

地上单独 建筑  高压( A 18.0     30.0     25.0     5.0 6.0

高压( B      13.0     25.0     20.0     4.0 6.0

次高压( A 9.0 18.0     15.0     3.0 4.0

次高压( B 6.0 12.0     10.0     3.0 4.0

中压( A      6.0 12.0     10.0     2.0 4.0

中压( B      6.0 12.0     10.0     2.0 4.0

调压柜    次高压( A    7.0 14.0     12.0     2.0 4.0

次高压( B 4.0 8.0 8.0 2.0 4.0

中压( A      4.0 8.0 8.0 1.0 4.0

中压( B      4.0 8.0 8.0 1.0 4.0

地下单 独建筑  中压( A 3.0 6.0 6.0 -    3.0

中压( B      3.0 6.0 6.0 -    3.0

地下 调压箱     中压( A 3.0 6.0 6.0 -    3.0

中压( B      3.0 6.0 6.0 -    3.0

注:1 当调压装置露天设置时,则指距离装置的边缘;

2 当建筑物(含重要公共建筑物)的某外墙为无门、窗洞口的实体墙,且建筑物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时,燃气进口压力级制为中压(A)或中压(B)的调压柜一侧或两侧(非平行),可贴靠上述外墙设置;

3 当达不到上表净距要求时,采取有效措施,可适当缩小净距。

6.6.4 调压箱(和调压柜)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调压箱(悬挂式)

1)调压箱的箱底距地坪的高度宜为1.01.2m,可安装在用气建筑物的外墙壁上或悬挂于专用的支架上;当安装在用气建筑物的外墙上时,调压器进出口管径不宜大于DN50

2)调压箱到建筑物的门、窗或其他通向室内的孔槽的水平净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调压器进口燃气压力不大于0.4Mpa 时,不应小于1.5m

当调压器进口燃气压力大于0.4Mpa 时,不应小于3.0m

调压箱不应安装在建筑物的窗下和阳台的下的墙上;不应安装在室内通风机进风口墙上。

3 安装调压箱的墙体应为永久性的实体墙,其建筑物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4 调压箱上应有自然通风孔。

2 调压柜(落地式)

1 调压柜应单独设置在牢固的基础上,柜底距地坪高度宜为0.30m

2 距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水平净距应符合表6.6.3 的规定。

3 体积大于1.5m3 的调压柜应有爆炸泄压口,爆炸泄压口不应小于上盖或最大柜壁面积的50%(以较大者为准)。爆炸泄压口宜设在上盖上。通风口面积可包括在计算爆炸泄压口面积内。

4)调压柜上应有自然通风口,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燃气相对密度大于0.75 时,应在柜体上、下各设1%柜底面积通风口;调压柜四周应设护栏;

当燃气相对密度不大于0.75 时,可仅在柜体上部设4%柜底面积通风口;调压柜四周宜设护栏。

3 安装调压箱(或柜)的位置应以满足调压器安全装置的安装要求。

4 安装调压箱(或柜)的位置应使调压箱(或柜)不被碰撞,不影响观瞻并在开箱(或柜)作业时不影响交通。

6.6.5 地下调压箱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地下调压箱不宜设置在城镇道路下,距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水平净距应符合表6.6.3 的规定。

2 地下调压箱上应有自然通风口,其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6.6.4 条第2 4)项规定;

3 安装地下调压箱的位置应能满足调压器安全装置的安装要求;

4 地下调压箱设计应方便检修;

5 地下调压箱应有防腐保护。

6.6.6 单独用户的专用调压装置除按本规范第6.6.26.6.3条设置外,尚可按下列形式设置,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商业用户调压装置进口压力不大于0.4Mpa,或工业用户(包括锅炉)调压装置进口压力不大于0.8Mpa 时,可设置在用气建筑物专用单层毗连建筑物内;

1)该建筑物与相邻建筑应用无门窗和洞口的防火墙隔开,与其他建筑物、构筑物水平净距应符合表6.6.3 的规定。

2)该建筑物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具有轻型结构屋顶爆炸泄压口及向外开启的门窗。

3)地面应采用不会产生火花的材料。

4 室内通风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小于2 次。

5 室内电气、照明装置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 "1 "设计的规定。

2 当调压装置进口压力不大于0.2Mpa 时,可设置在公共建筑的顶层房间内;

1)房间应靠建筑外墙,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房间的上面或贴邻,并满足本条第1 2)、3)、5)项要求。

2)房间内应设有连续通风装置,并能保证每小时通风换气次数大于3 次。

3)房间内应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测监控仪表及声、光报警装置。该装置应与通风设施和紧急切断阀联锁,并将信号引入该建筑物监控室。

4)调压装置应设有超压自动切断保护装置。

5)室外进口管道应设有阀门,并能在地面操作。

6)调压装置和燃气管道应采用钢管焊接和法兰连接。

3 当调压装置进口压力不大于0.4Mpa,且调压器进出口管径不大于DN100 时,可设置在用气建筑物的平屋顶上,但应符合下列条件:

1 应在屋顶承重结构受力允许的条件下,且建筑物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2 建筑物应有通向屋顶的楼梯。

3 调压箱、柜(或露天调压装置)与建筑物烟囱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5m

4 当调压装置进口压力不大于0.4Mpa 时,可设置在单层建筑的生产车间、锅炉房和其他工业生产用气房间内,或当调压装置进口压力不大于0.8Mpa 时,可设置在单独、单层建筑的生产车间或锅炉房内,但应符合下列条件:

1 应满足本条第1 2)、4)项要求。

2 调压器进出口管径不应大于DN80

3 调压装置宜设不燃烧体护栏。

4 调压装置除在室内设进口阀门外,还应在室外引入管上设置阀门。

注:当调压器进出口管径大于DN80 时,应将调压装置设置在用气建筑物的专用单层房间内,其设计应符合本条第1 款的要求。

6.6.7 调压箱(柜)或调压站的设计,其噪声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

6.6.8 设置调压器场所的环境温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输送干燃气时,无采暖的调压器的环境温度应能保证调压器的活动部件正常工作。

2 当输送湿燃气时,无防冻措施的调压器的环境温度应大于0;当输送液化石油气时,其环境温度应大于液化石油气的露点。

6.6.9 调压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调压器应能满足进口燃气的最高、最低压力的要求;

2 调压器的压力差,应根据调压器前燃气管道的最低设计压力与调压器后燃气管道的设计压力之差值确定。

3 调压器的计算流量,应按该调压器所承担的管网小时最大输送量的1.2 倍确定。

6.6.10 调压站(或调压箱或调压柜)的工艺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连接未成环低压管网的区域调压站和供连续生产使用的用户调压装置宜设置备用调压器,其他情况下的高压器可不设备用。

调压器的燃气进、出口管道之间应设旁通管,用户调压箱(悬挂式)可不设旁通管。

2 高压和次高压燃气调压站室外进、出口管道上必须设置阀门;

中压燃气调压站室外进口管道上,应设置阀门。

3 调压站室外进、出口管道上阀门距调压站的距离:

当为地上独立建筑时,不宜小于10m,当为毗连建筑物时,不宜小于5m

当为调压柜时,不宜小于5m

当为露天调压装置时,不宜小于10m

当通向调压站的支管阀门距调压站小于100m 时,室外支管阀门与调压站进口阀门可合为一个。

4 在调压器燃气入口处应安装过滤器。

5 在调压器燃气入口(或出口)处,应设防止燃气出口压力过高的安全保护装置(当调压器本身带有安全保护装置时可不设)。

6 调压器的安全保护装置宜选用人工复位型。安全保护(放散或切断)装置必须设定启动压力值并具有足够的能力。启动压力应根据工艺要求确定,当工艺无特殊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调压器出口为低压时,启动压力应使与低压管道直接相连的燃气用具处于安全工作压力以内。

2)当调压器出口压力小于0.08MPa 时,启动压力不应超过出口工作压力上限的50%

3)当调压器出口压力等于或大于0.08MPa,但不大于0.4MPa 时,启动压力不应超过出口工作压力上限0.4MPa

4)当调压器出口压力大于0.4MPa 时,启动压力不应超过出口工作压力上限的10%

7 放散管管口应高出调压站屋檐1.0m 以上。

调压柜的安全放散管管口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4m;设置在建筑物墙上的调压箱的安全放散管管口应高出该建筑物屋檐1.0m

地下调压站和地下调压箱的安全放散管管口也应按地上调压柜安全放散管管口的规定设置。

注:清洗管道吹扫用的放散管、指挥器的放散管与安全水封放散管属于同一工作压力时,允许将它们连接在同一放散管上。

8 调压站内调压器及过滤器前后均应设置指示式压力表。调压器后应设置自动记录式压力仪表。

6.6.11 调压站内调压器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调压器匠水平安装高度应便于维护检修;

2 平等布置2台以上调压器时,相邻调压器外缘净距宜大于1m;调压器与墙面之间的净距和室内主要通道的宽度均宜大于0.8m

6.6.12 地上式调压站的建筑物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2 调压器室与毗连房间之间应用实体隔墙隔开,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隔墙厚度不应小于24cm,且应两面抹灰。

2)隔墙厚度不得设置烟道和通风设备。调压器室的其他墙壁也不得设有烟道;

3)隔墙有管道通过时,应采用填料密封或将墙洞用混凝土等材料填实。

3 调压器室及其他有漏气危险的房间,应采取自然通风措施,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2 次;

4 城镇无人值守的燃气调压室电气防爆等级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1 "设计的规定(见附录图D-7);

5 调压室内的地面应采用撞击时不会产生火花的材料;

6 调压器室应有泄压措施,其设计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的规定;

7 调压器室的门、窗应向外开启,窗应设防护栏和防护网;

8 重要调压站宜设保护围墙;

9 设于空旷地带的调压站及采用高架遥测天线的调压站应单独设置避雷装置,其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0Ω。

6.6.13 燃气调压站采暖应根据气象条件、燃气性质、控制测量仪表结构和人员工作的需要等因素确定。当需要采暖时严禁在调压室内用明火采暖,但可采用集中但可采用集中供热或在调压站内设置燃气、电气采暖系统,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燃气采暖锅炉可设在与调压器室毗连的房间内。

调压器室的门、窗与锅炉室的门、窗不应设置在建筑的同一侧;

2 采暖系统宜采用热水循环式;

采暖锅炉烟囱排烟温度严禁大于300;烟囱出口与燃气安全放散管出口的水平距离应大于5m

3 燃气采暖锅炉应有熄火保护装置或设专人值班管理;

4 采用防爆式电气采暖装置时,可对调压器室或单体设备加电加热采暖。电采暖设备的外壳温度不得大于115。电采暖设备应与调压设备绝缘。

6.6.14 地下式调压站的建筑物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m

2 宜采用混凝土整体浇筑结构;

3 必须采取防水措施;在寒冷地区应采取防寒措施;

4 调压器室顶盖上必须设置两个呈对角位置的人孔,孔盖应能防止地表水浸入;

5 室内地坪应为不会产生火花的材料,并应在一侧人孔下的地坪上设置集水坑;

6 调压器室顶盖应采用混凝土整体浇筑的结构形式。

6.6.15 当调压站内、外燃气管道为绝缘连接时,调压器及其附属设备必须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

6.7 钢质燃气管道和储罐的防腐

6.7.1 钢质燃气管道和储罐必须进行外防腐。其防腐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程》SY 0007 的规定。

6.7.2 地下燃气管道防腐设计,必须考虑土壤电阻率。对高、中压输气干管宜沿燃气管道途经地段选点测定其土壤电阻率。应根据土壤的腐蚀性、管道的重要程度及所经地段的地质、环境条件确定其防腐等级。

6.7.3 地下燃气管道的外防腐涂层的种类,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可选用石油沥青、聚乙烯防腐胶带、环氧煤沥青、聚乙烯防腐层、氯磺化聚乙烯、环氧粉末喷涂等。当选用上述涂层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6.7.4 采用涂层保护埋地敷设的钢质燃气干管宜同时采用阴极保护。

市区外埋地敷设的燃气干管,当采用阴极保护时,宜采用强制电流方式,其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埋地钢质管道强制电流以阴极保护设计规范》SY/T 0036 的规定。

市区内埋地敷设的燃气干管,当采用阴极保护时,宜采用牺牲阳极法,其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埋地钢质管道牺牲阳极阴极保护设计规范》SY/T 0019 的规定。

6.7.5 地下燃气管道与交流电力线接地体的净距不应小于表6.7.5 的规定。

6.7.5 地下燃气管道与交流电力线接地体的净距(m)电压等级( KV    10  35      110      220     

铁塔或电杆接地体 1    3    5    10 

6.8 监控及数据采集

6.8.1 城市燃气配系统,宜设置监控数据采集系统。

6.8.2 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应采用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装备和技术。

6.8.3 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应采用分级结构。

6.8.4 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应设主站、远端站。主站应设在燃气企业调度服务部门,并宜与城市公用数据库连接。远端站宜设置在区域调压站、专用调压站、管网压力监测点、储配站、门站和气源厂等。

6.8.5 根据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拓扑结构设计的需求,在等级系统中可在主站与远端站之间设置通信或其他功能的分级站。

6.8.6 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的通信中信息传输介质及方式应根据当地通信系统条件、系统规模和特点、地理环境,经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信息传输宜采用城市公共数据通信网络。

6.8.7 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所选用的设备、器件、材料和仪表应选用通用性产品。

6.8.8 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的电路和接口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具有通用性、兼容性和可扩性。

6.8.9 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应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充分提高可靠性、并应设置系统自身诊断功能,对关键设备应采用冗余技术。

6.8.10 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软件宜配备实时瞬态模拟软件,软件应满足系统进行调度优化、泄漏检测定位、工况预测、存量分析、负荷预测及调度员培训等。

6.8.11 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远端站应具有数据采集和通信功能,并对需要进行控制或调节的对象点,应有对选定的参数或操作进行控制或调节功能。

6.8.12 主站硬件和软件设计应具有良好的人机对话功能,宜满足及时调整参数或处理紧急情况的需要。

6.8.13 远端站数据采集等工作信息的类型和数量应按实际需要予以合理地确定。

6.8.14 设置监控和数据采集设备的建筑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GB 2887 和《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 以及《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GB 6550 的有关规定。

6.8.15 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的主站机房,应设置可靠性较高的不间断电源设备及其备用设备。

6.8.16 远端站的防爆、防护应符合所在地点防爆、防护的相关要求。

7 压缩天然气供应

7.1 一般规定

7.1.1 本章适用于工作压力不大于25.0MPa(表压)的城镇压缩天然气供应工程设计:

1 天然气压缩天然气加气站;

2 压缩天然气储配站;

3 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

7.1.2 压缩天然气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车用压缩天然气》GB 18047 的规定。

7.1.3 压缩天然气的运输可采用汽车载运气瓶组或拖挂气瓶车;也可采用船载气瓶组或气瓶车水上运输。

7.2 天然气压缩天然气加气站

7.2.1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站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宜靠近气源,并应具有适宜的交通、供电、给排水及工程地质条件;

2 在城镇区域内建设的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站址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

7.2.2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与天然气储配配站合建时,站内的天然气储罐与气瓶车固定车位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7.2.2的规定。

7.2.2 天然气储罐与气瓶车固定车位的防火间距(m)储罐总容积( m3      5000    50000   

气瓶车固定车位最大储气容积 m3  10000    12.0     15.0    

10000~≤30000  15.0     20.0    

注:1 储罐总容积按本规范表6.5.3 3 计算:

2 气瓶车固定车位最大储气容积(m3)为固定车位储气的各气瓶车总几何容积(m3)与其最高储气压力(绝对压力102kPa)乘积之和,并除以压缩因子;

3 天然气储罐与气瓶车固定车位的防火间距,除符合本表规定外,还不应小于较大罐直径。

7.2.3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与天然气储配站的合建站,当天然气储罐区设置检修用集中放散装置时,集中放散装置的放散管与站内、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规范第6.5.12条的规定。集中放散装置的放散管与气瓶车固定车位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0m

7.2.4 气瓶车固定车位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7.2.4 的规定。

7.2.4 气瓶车固定车位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m)气瓶车固定车位最大储气容积(m3    4500 10000    10000 30000 

明火、散发火花的地点 , 室外变、配电站  25.0     30.0    

重要公共建筑   50.0     60.0    

民用建筑     25.0     30.0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 易燃材料堆放,甲类物品库房 25.0     30.0    

其它建筑     耐火等级  一、二级  15.0     20.0    

三级  20.0     25.0    

四级  25.0     30.0    

铁路 ( 中心线 )     40.0    

公路、道路 (路边) 高速,I II 级, 城市快速 20.0    

其他  15.0    

架空电力线路 (中心线)  1.5 倍杆高    

架空通信线路 (中心线)     I II       20.0    

其他  1.5 倍杆高    

注:1 气瓶车固定车位最大储气容积按本规范表7.2.2 2 计算;

2 气瓶车固定车位储气总水容积不大于18m3,且最大储气容积不大于4500m3 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156 的规定。

7.2.5 气瓶车固定车位与站内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7.2.5 的规定。

7.2.7 气瓶车固定车位与站内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M)气瓶车固定车位最大储气容积( m3      4500 10000    10000 30000 

明火或散发火花的地点     25.0     30.0    

压缩机室、调压室、计量室   10.0     12.0    

变、配电室、仪表室、 燃气热水炉室、值班室、门卫    15.0     20.0    

办公、生活建筑     20.0     25.0    

消防水泵房、消防水池取水口     20.0    

站内道路  (路边)   主要    10.0    

次要  5.0

      6.0 10.0    

注:1 气瓶车固定车位最大储气容积按本规范表7.2.22 计算。

2 变、配电室、仪表室、燃气热水炉室、值班室、门卫等用房的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二级"规定。

3 露天的燃气工艺装置与气瓶车固定车位的间距可按工艺要求确定。

4 气瓶车在固定车位储气总几何容积不大于18m3,且最大储气容积不大于4500m3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加油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156 的规定。

7.2.6 站内应设置气瓶车固定车位,每台气瓶车的固定车位宽度不应小于4.5m,长度宜为气瓶车长度,在固定车位场地上应标有各车位明显的边界线,每台车位宜对应1 个加气嘴,在固定车位前应留有足够的回车场地。

7.2.7 气瓶车应停靠在固定车位处,并应采取固定措施,在充气作业中严禁移动。

7.2.8 气瓶车固定车位最大储气容积不应大于30000m3

7.2.9 加气柱宜设在固定车位附近,距固定车位23m。加气柱距站内天然天储罐不应小于12m,距围墙不应小于6m,距压缩机室、调压室、计量室不应小于6m,距燃气热水室不应小于12m

7.2.10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的设计规模应根据用户的需求量与天然气气源的稳定供气能力确定。

7.2.11 当进站天然气硫化氢含量超过本规范第7.1.2条的规定时,应进行脱硫。当进站天然气水量超过本规范第7.1.2条规定时,应进行脱水。

天然气脱硫和脱水装置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156的有关规定。

7.2.12 进入压缩机的天然气含尘量不应大于5mg/m3,微尘直径应小于10μm;当天然气含尘量和微尘直径超过规定值时,应进行除尘净化。进入压缩机的天然气质量还应符合选用的压缩机的有关要求。

7.2.13 在压缩机前应设置缓冲罐,天然气在缓冲罐内停留的时间不宜小于10S

7.2.14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总平面应分区布置,即分为生产区和辅助区。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宜设2 个对外出入口。

7.2.15 进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天然气管道上应设切断阀,当气源为城市高、中压输配管道时,还应在切断阀后设安全阀。切断阀和安全阀符合下列要求:

1 切断阀应设置在事故情况下便于操作的安全地点:

2 安全阀应为全启封闭式弹簧安全阀,其开启压力应为站外天然气输配管道最高工作压力;

3 安全阀采用集中放散时,应符珍贵本规范第6.5.12 条第6款的规定。

7.2.16 压缩天然气系统的设计压力应根据工艺条件确定,且不应小于该系统最高工作压力的1.1 倍。

向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和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运送压缩天然气的气瓶车和气瓶组,在充装温度为20℃时,充装压力不应大于20.0MPa(表压)。

7.2.17 天然气压缩机应根据进站在然气压力、脱水工艺及设计规模进行选型,型号宜选择一致,并应有备用机组。压缩机排气压力不应大于25.0MPa(表压);多台并联运行的压缩机单台排气量,应按公称容积流量的8085%进行计算。

7.2.18 压缩机动力宜选用电动机,也可选用天然气发动机。

7.2.19 天然气压缩机应根据环境和气候露天设置或设置于单层建筑物内,也可采用撬装设备。压缩机宜单排布置,压缩机室主要通道宽度不宜小于1.5m

7.2.20 压缩机前总管天然气流速不宜大于15m/s

7.2.21 压缩机进口管道上应设置手动和电动(或气动)控制阀门。压缩机出口管道上应设置安全阀、止回阀和手动切断阀。出口安全阀的泄放能

力不应小于压缩机的安全泄放量;安全阀放散管管口应高出建筑物2m 以上,且距地面不应小于5m

7.2.22 从压缩机轴承等处泄漏的天然气,汇总后由管道引至室外放散,放散管管口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7.2.21条的规定。

7.2.23 压缩机组的运行管理宜采用计算机控制装置。

7.2.24 压缩机应设有自动和手动停车装置,各级排气温度大于限定值时,应报警并人工停车。在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报警并自动停车:

1 各级吸、排气压力不符事规定值;

2 冷凝水(或风冷鼓风机)压力和温度不符合规定值;

3 润滑油压力、温度和油箱液位不符合规定值;

4 压缩机电机过载。

7.2.25 压缩机卸载排气宜通过缓冲罐回收,并引入进站天然气管道内。

7.2.26 从压缩机排出的冷凝液处理应符合如下规定:

1 严禁直接排入下水道;

2 采用压缩机前脱水工艺时,应在每台压缩机前排出冷凝液管路上设置压力平衡阀和止回阀。冷凝液汇入总管后,应引至室外储罐。储罐的设计压力应为冷凝系统最高工作压力的1.2 倍。

3 采用压缩机后和压缩机中段脱水工艺时,应设置在压缩机运行中能自动排出冷凝液的措施。冷凝液汇总后应引至室外密闭水封塔,释放气放散管管口的设置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7.2.21条的规定;塔底冷凝水应集中处理。

7.2.27 从冷却器、分离器等排出的冷凝液,应按本章第7.2.263 款的要求处理。

7.2.2, 8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检测和控制调节装置宜符合表7.2.28的规定设置。

7.2.28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检测和控制调节装置参数名称    现场显示  控制室    

显示  记录或累计   报警联锁 

天然气进站压力           -   

天然气进站流量     -        -   

压缩机室     调压器出口压力       -   

过滤器出口压力           -   

压缩机吸气总管压力   -      -    -   

压缩机排气总管压力       -    -   

冷却水:供水压力       -   

供水温度            

回水温度            

润滑油:供油压力       -   

供油温度         -    -   

回油温度         -    -   

供电:电压      -    -   

电流  -      -    -   

功率因数     -      -    -   

功率  -      -    -   

压缩机组     压缩机各级:吸气、排气压气     -     

排气温度         -    (手动) 

冷却水:供水压力     -     

供水温度         -     

回水温度         -     

润滑油:供油压力     -     

供油温度         -         

回收温度         -     

脱水装置     出口总管压力           -   

加热用气:压力         -     

温度  -    -      -   

排气温度         -    -   

注:表中""表示应设置。                         

7.2.29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天然气系统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6.5 节的有关规定。

7.3 压缩天然气储配站

7.3.1 压缩天然气储配站站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符合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

2 应具有适宜的地形、工程地质、交通、供电、给水排水及通信条件;

3 少占农田、节约用地并注意与城市景观协调。

7.3.2 压缩天然气储配站的设计规模应根据城镇各类天然气用户的总用气量和供应本站的压缩天然气加气站供气能力及气瓶车运输条件等确定。

7.3.3 压缩天然气储配站的天然气总储气量应根据气源、运输和气候等条件确定,但不应小于本站计算平均日供气量的1.5 倍。

压缩天然气储配站的天然气总储气量包括停靠在站内固定车位的压缩天然气瓶车的总储气量。当气瓶车的储气量大于30000m3 时,除采用气瓶车储气外应建天然气储罐等其他储气设施。

注:有补充或替代气源时,可按工艺条件确定。

7.3.4 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天然气储罐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的规定。站内露天天然气工艺装置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按甲类生产厂房与厂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执行。

7.3.5 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天然气储罐与站内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6.5.3条的规定。

7.3.6 天然气储罐或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6.5.4 条的规定。

7.3.7 当天然气储罐区设置检修用集中放散装置时,集中放散装置的放散管与站内、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7.2.3条的规定。

7.3.8 气瓶车固定车位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7.2.4条的规定。

7.3.9 气瓶车固定车位与站内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7.2.5条的规定。

7.3.10 气瓶车固定车位的设置和气瓶车的停靠,应符合本规范第7.2.6条和7.2.7条的规定。卸气柱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7.2.9条有关加气柱的规定。

7.3.11 压缩天然气储配站总平面应分区布置,即分为生产区和辅助区。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宜设2 个对外出入口。

7.3.12 当压缩天然气储配站与液化石油气混气站合建时,站内天然气储罐及固定车位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的防火间距,应符事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的规定。

7.3.13 压缩天然气系统的设计压力应符合本章第7.2.16条的规定。

7.3.14 压缩天然气应根据工艺要求分级调压,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一级调压器进口管道上应设置快速切断阀;

2 调压系统应根据工艺要求设置自动切断和安全放散装置;

3 在压缩天然气调压过程中,应根据工艺条件确定对调压器前压缩天然气进行加热,加热量应能保证设备、管道及附件正常运行。加热介质管道或设备应设超压泄放装置。

4 在一级调压器进口管道上宜设置过滤器。

5 各级调压器系统安全阀的安全放散管宜汇总至集中放散管,集中放散管管口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7.2.21条的规定。

7.3.16 压缩天然气储配站的天然气系统,应符合本规范第6.5节的有关规定。

7.4 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

7.4.1 瓶组气化站的规模应符合如下要求:

1 气瓶组最大储气总容积不应大于1000m3,气瓶组总几何容积不应大于4m3

2 气瓶组储气总容积应按1.5倍计算月平均日供气量确定。

注:气瓶组最大储气总容积为各气瓶组总几何容积(m3)与其最高储气压力(绝对压力102kPa)乘积之和,并除以压缩因子。

7.4.2 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宜设置在供气小区边缘,供气规模不宜大于1000户。

7.4.3 气瓶组应在站内固定地点设置。气瓶组及天然气放散管管口、调压装置至明火散发火花的地点和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7.4.3 的规定。

7.4.3 气瓶组及天然气放散管管口、调压装置至 明火散发火花的地点和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M)名称 项目    气瓶组     天然气放 散管管口 调压装置 

明火、散发火花的地点     25  25  25 

民用建筑、燃气热水炉间 18  18  12 

重要公共建筑、 一类高层民用建筑 30  30  24 

道路(路边)   主要    10  10  10 

次要  5    5    5   

注:与本表以外的其它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汽车用燃气加气技术规范》CJJ 84 中天燃气加气站三级站规定。

7.4.4 气瓶组可与调压计量装置可以设置在一起,也可采用撬装设备。

7.4.5 气瓶组的气瓶应符合国家有关现行标准的规定。

7.4.6 气瓶组供气站的调压应符合本规范第7.3 节的规定。

7.5 管道及附件

7.5.1 压缩天然气管道应采用高压无缝钢管,其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 5310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 14976或《化肥设备用高压无缝钢管》GB 6479的规定。

7.5.2 钢管外径大于28mm时压缩天然气管道宜采用焊接连接,管道与设备、阀门的连接宜采用法兰连接;小于或等于28mm的压缩天然气管道及其与设备、阀门的连接可采用双卡套接头、法兰或锥管连接。双卡套接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接头技术条长套管件》GB 3765 的规定。管接头的复合密封材料和垫片应适合天然气的要求。

7.5.3 压缩天然气系统的管道、管件、设备与阀门的设计压力或压力级别不应小于系统的设计压力,其材质应与天然气介质相适应。

7.5.4 压缩天然气加气柱和卸气柱的加气、卸气软管应采用耐天然气腐蚀的气体承压软管;软管的长度不应大于6.0m,有效作用半径不应小于2.5m

7.5.5 室外压缩天然气管道宜采用埋地敷设,其管顶距地面埋深不应小于0.6m,冰冻地区应敷设在冰冻线以下。当管道采用支架敷设时,应符合本规范第6.3.15条的规定。埋地管道防腐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6.7节的规定。

7.5.6 室内压缩天然气管道宜采用管沟敷设。管底与管沟底的净距不应小于0.2m。管沟应用干沙填充,并应设活动门与通风口。室外管沟盖板应按通行重裁

汽车负荷设计。

7.5.7 站内天然气管道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6.5.13 条的有关规定。

7.6 建筑物和生产辅助设施

761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和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的生产厂房及其他附属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762 在地震烈度为7度或7度以上地区建设的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和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的建、构筑物抗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191和《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有关规定。

763 站内具有爆炸危险的封闭式建筑应采取良好的通风措施;在非采暖地区宜采用敞开式或半敞开式建筑。

764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在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应按一次考虑,消防用水量按储罐区及气瓶车固定车位(总储气容积按储罐区储气总容积与气瓶车在固定车位最大储气容积之和计算)的一次消防用水量确定。

765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的消防设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规定,并应符合本规范第6519条第1236款的要求。

766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的废油水、洗罐水等应回收集中处理。

767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的供电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三级负荷"的规定。但站内消防水泵用电应为"二级负荷"

768 压缩天然气储配站的供电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二级负荷"的规定。

769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和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站内爆炸危险场所和生产用房的电气防爆、防雷和静电接地设计及站边界的噪声控制应符合本规范第6521条至第6524条的规定。

7610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和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应设置燃气浓度检测报警系统。

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的报警浓度应取天然气爆炸下限的20(体积分数)

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及其报警装置的选用和安装,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 3063的规定。

8 液化石油气供应

8.1 一般规定

81.1 本章适用于下列液化石油气供应工程设计:

1 液态液化石油气运输工程;

2 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包括:储存站、储配站和灌装站)

3 液化石油气气化站、混气站、瓶组气化站;

4 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

5 液化石油气用户。

812 本章不适用于下列液化石油气工程和装置设计:

1 炼油厂、石油化工厂、油气田、天然气气体处理装置的液化石油气加工、储存、灌装和运输工程;

2 液化石油气全冷冻式储存、灌装和运输工程(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全冷冻式储罐与基地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除外)

3 海洋和内河的液化石油气运输;

4 轮船、铁路车辆和汽车上使用的液化石油气装置。

8.2 液态液化石油气运输

821 液态液化石油气由生产厂或供应基地至接收站可采用管道、铁路槽车、汽车槽车或槽船运输。运输方式的选择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条件接近时,宜优先采用管道输送。

822 液态液化石油气输送管道应按设计压力(P)分为3级,开应符合表822的规定。

8.2.2 液态液化石油气输送管道设计压力(表压)分级管道级别 设计压力( MPa      

I    P4.0

II 1.6P4.0  

III       P1.6

823 输送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的设计压力应高于管道系统起点的最高工作压力。管道系统起点最高工作压力可按下式计算:

Pq=HPq           8.2.3

式中:Pq-管道系统起点最高工作压力(MPa);

H-所需泵的扬程(MPa);

Ps-始端储罐最高工作温度下的液化石油气饱和蒸气压力(MPa);

8.2.4 液态液化石油气采用管道输送时,泵的扬程应大于公式8.2.4 的计算值。

Hj= PZ+△PY+△H           (8.2.4)

式中: Hj-泵的计算扬程(MPa);

PZ-管道总阻力损失,可取1.051.10 倍管道摩擦阻力损力(MPa);

PY-管道终点进罐余压,可取0.20.3MPa);

H-管道终、起点高程差引起的附加压力(MPa);

注:液态液化石油气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沿途任何一点的压力都必须高于其输送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力。

8.2.5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摩擦阻力损失,应按下式计算:

(8.2.5)

式中: P-管道摩擦阻力损失(MPa);

L-管道计算长度(m);

u-液态液化石油气在管道中的平均流速(m/s);

d-管道内径(m

ρ-平均输送温度下的液态液化石油气密度(kg/m3);

λ-管道摩擦阻力系数,宜按本规范6.2.6 条中公式6.2.6-2 计算。

注:平均输送温度可取管道中心埋深处,最冷月的平均地温。

8.2.6 液态液化石油气在管道内的平均流速,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可取0.81.4m/s,不应超过3m/s

8.2.7 液态液化石油气输送管线不得穿越居住区、村镇和公共建筑群等人员集聚的地区。

8.2.8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宜采用埋地敷设,其埋设深度应在土壤冰冻线下,且应符合本规范第6.3.4条的有关规定。

8.2.9 地下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建、构筑物和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净距和垂直净距不应小于表8.2.9-1 和表8.2.9-2 的规定。

8.2.9-1 地下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建、构筑物和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净距(m)管道级别 项目    I     II    III  

特殊建、构筑物(军事设施、易燃易爆物品仓库、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飞机场、火车站和码头等)   100     

居民区、村镇、重要公共建筑     50  40  25 

一般建、构筑物     25  15  10 

给水管    1.5 1.5 1.5

污水、雨水排水管 2    2    2   

热力管    直埋    2    2    2   

在管沟内(至外壁)   4    4    4   

其他燃料管道   2    2    2   

埋地电缆     电力线(中心线)   2    2    2   

通信线(中心线) 2    2    2   

电杆()的基础 35kV     2    2    2   

35kV   5    5    5   

通信照明电杆(至电杆中心)    2    2    2   

公路、道路(路边)   高速Ⅰ、Ⅱ级,城市快速   10  10  10 

其他  5    5    5   

铁路(中心线)     国家线     25  25  25 

企业专用线  10  10  10 

树木(至树中心) 2    2    2   

注:1 当因客观原因达不至本规定时,可按本规范第6.4 节的有关规定降低管道设计强度设计系数,增加管道壁厚和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后,水平净距可适当减小;

2 特殊建、构筑物的水平净距应从其划定的边界线算起;

3 当地下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或相邻地下管道中的防腐有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时,两相邻地下管道(缆线)之间的水平净距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 0007 的有关规定。

8.2.9-2 地下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构筑物或地下管道之间的垂直净距(m)项目 地下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  (当有套管时,以套管计) 

给水管,污水,雨水排水管 (沟) 0.20    

热力管、热力管的管沟底(或顶)   0.20    

其他燃料管道   0.20    

电力线、通信线     直埋    0.50    

在导管内     0.25    

铁路(轨底)   1.20    

有轨电车(轨底) 1.00    

公路、道路(路面)   0.90    

注:1 地下液体石油气管道与排水管(沟)或其他有沟的管道交叉时,交叉处应加套管;

2 地下液化石油气管道与铁路、高速公路、Ⅰ级或 级公路交叉时,尚应符合本规范第6.3.9条的有关规定。

8.2.10 液态液化石油气输送管道通过的地区,应按其沿线建筑密集程度划分为4个地区等级,地区等级的划分和管道强度设计系数选取、管道及附件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6.4.节的规定。

8.2.11 在下列地点液态液化石油气输送管道应设置阀门:

1 起、终点和分支点:

2 穿越国家铁路线、高速公路、I级或者II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和大型河流两侧;

3 管道沿线每隔5000m 左右处。

注: 管道分段阀门之间应设置放散阀,其放散管管口距地面不应小于2.5m

8.2.12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上的阀门不宜设置在地下阀门井内。如确需要设置,井内应填满干砂。

8.2.13 液态液化石油气输送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除应符合本节管道埋地敷设的在关规定外,尚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地上管道两侧两端应设置阀门。两阀门之间应设置管道安全阀,其放散管管口距地面不应小于2.5m

8.2.14 地下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的防腐应符合本规范第6.7 节的有关规定。

8.2.15 液态液化石油气输送管线沿途应设置里程桩、转角桩、交叉桩和警示牌等永久性标志。

8.2.16 液化石油气铁路槽车和汽车槽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液化气体铁路槽车技术条件》GB 10478和《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技术条件》HG/T 3143的规定。

8.3 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

8.3.1 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按其功能可分为储存站、储配站和灌瓶站。

8.3.2 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规模应以城镇燃气专业规划为依据,按其供应用户类别、户数和用气指标等因素确定。

8.3.3 液化石油供应基地的储罐设计总容量应根据规模、气源情况、运输方式和运距等因素确定。

8.3.4 当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储罐设计总容量超过3000m3 时,宜将储罐分别设置在储存站和灌装站。灌装站的储罐设计容量宜取1周左右的计算月平均日供应量,其余为储存站的储罐设计容量。

当储罐设计总容量小于3000m3 时,可将储罐全部设置在储配站。

8.3.5 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布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且就远离城市居住区、村镇、学校、影剧院、体育馆等人员集中的场所。

8.3.6 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站址宜选择在所在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且应是地势平坦、开阔、不易积存液化石油气的地段。同时,应避开地震带、地基沉陷和废弃矿井等地段。

8.3.7 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全压力式储罐与基地外建、构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8.3.7 的规定。

半冷冻式储罐与基地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可按表8.3.7 的规定执行。

8.3.7 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全压力式储罐与基地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总容积 (m3 ) 单罐容积 (m3 ) 项目 50    50 200    200 500  500 1000 1000 2500  2500 5000    5000     

20  50    100  200  400  1000      --  

居住区、村镇和学校、 影剧院、 体育馆等重要公共建筑  (最外侧建、构筑物外墙)      45  50  70  90  110      130      150     

工业企业 (最外侧建、构筑物外墙)   27  30  35  40  50  60  75 

明火、散发火花地点和室外变、配电站 45  50  55  60  70  80  120     

民用建筑,甲、乙类液体储罐, 甲,乙类生产厂房,甲,乙类物品仓库, 稻草等易燃材料堆场   40  45  50  55  65  75  100     

丙类液体储罐,可燃气体储罐, 丙、丁类生产厂房,丙、丁类物品仓库  32  35  40  45      55  65  80 

助燃气体储罐、木材等可燃材料堆场     27  30  35  40  50  60  75 

其他建筑     耐火等级  一、二级  18  20  22  25  30  40  50 

三级  22  25  27  30  40  50  60 

四级  27  30  35  40  50  60  75 

铁路(中心线)     国家线     60  70  80  100     

企业专用线  25  30  35  40 

公路、道路(路边)   高速,Ⅰ 、Ⅱ级, 城市快速 20  25  30 

其他  15  20  25 

架空电力线 (中心线)   1.5倍杆高      1.5倍杆高,但35kV以上 架空电力线不应小于40 

架空通信线(中心线)     Ⅰ、 Ⅱ级     30  40 

其他  1.5倍杆高     

注:1、防火间距应按本表储罐容积或单罐容积较大者确定,间距的计算应以储罐外壁为准;

2、居住地、村镇系指1000 人或300 户以上者,以下者按本表中民用建筑执行。

3、当地下储罐单罐容积小于或等于50m3,且总容积小于或等于400m3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减少50%

4、与本表以外的其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执行。

8.3.8 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全冷冻式储罐与基地外建、构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8.3.8 的规定。

8.3.8 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全冷冻式储罐与 基地外建、构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m)    

明火、散发火花地点和室外变配电站     120     

居住区、村镇和学校、影剧院、体育场等重要公共建筑 (最外侧建、构筑物外墙)      150     

工业企业(最外侧建、构构筑物外墙) 75 

甲、乙类液体储罐,甲、乙类生产厂房,甲、乙类物品仓库、稻草等易燃材料堆场      100     

丙类液体储罐、可燃气体储罐,丙、丁类生产厂房,丙、丁类物品仓库    80 

助燃气体储罐、可燃材料堆场     75 

民用建筑     100     

 

律师事务所 简介
   拆迁律师土地律师离婚律师法律顾问 黑龙江龙房川律师事务所(http://www.55577555.com/)专业房地产律师,为企事业机关单位及个人等提供: 拆迁律师土地律师离婚律师工程合同律师拆迁合同二手房合同法律顾问, 房地产开发纠纷、土地项目建设纠纷、建筑施工纠纷、设备安装采购、土地使用权的出租、出让,一手房二手房买卖、物业纠纷、抵押、租赁、拆迁、项目交易等相关法律服务。 黑龙江龙房川律师事务所成立于二零零四年一月八日,是专业房地产律师事务所,主要为房地产企业及涉及房地产业务的企事业机关单位,提供 拆迁律师土地律师离婚律师工程合同律师拆迁合同二手房合同法律顾问、房产交易、项目交易等相关房地产法律服务。 工程合同律师拆迁合同二手房合同
1、拆迁律师
    黑龙江龙房川律师事务所是黑龙江专业的房地产律师事务所,在多年的土地拆迁法律工作中锻炼出了一支专业的、资深的精英拆迁律师团队。 在这支拆迁律师团队中,至优至善的法律运作水准是我们专业的体现。作为全省最资深的拆迁律师团队,我们能够为您提供专业的拆迁调查,拆迁补偿标准计算,拆迁行为合法性方面的法律意见,以及在拆迁过程中的见证、代书、谈判、申请裁决、听证、申请行政复议、诉讼等方面的代理服务。 一个由资深拆迁律师组成的专业拆迁律师团队,秉承“坚信正义、坚守道义、坚持公义”的理念,将是您法律权益的最强捍卫者。
2、土地律师
    黑龙江龙房川律师事务所是一家专业性的土地房产律师事务所。凭借多年积累的办案经验及多名优秀土地律师组成一个强大的土地律师团队。农用地、建设用地、非利用地等土地问题,是土地律师的专业领域。土地使用权纠纷,土地征收,土地转让,土地合同,土地租赁,土地承包,土地侵权,土地确权等各类疑难,复杂土地案件,都可以由我们专业的土地律师为你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土地方面的法律问题是土地律师的舞台,而土地律师也将维护您的一切土地权益。
3、离婚律师
    黑龙江龙房川律师事务所还特别组建了专业的离婚律师团队,离婚律师专门办理与婚姻关系相关的法律服务;专业的离婚律师团队在承办案件过程中能够深刻领会当事人真实意图,掌握当事人的“合”与“离”的精神实质与法律内涵,运用灵活的工作方法,为当事人圆满的解决问题。离婚律师涉及的具体业务范围包括婚前、婚内财产见证、提供法律咨询,进行解除婚姻关系利弊的分析、相关诉讼证据的调查、起草离婚协议、财产分割协议、子女抚养、老人赡养、离婚调解、诉讼等。
4、工程合同律师
    黑龙江龙房川律师事务所工程合同律师团队由经验丰富的工程合同律师组成,工程合同律师工作数年来,先后代理了各类工程合同案件,其中,多位工程合同律师还担任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法律顾问,法律理论功底深厚,诉讼及非诉代理经验丰富。工程合同律师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项目投资方面进行法律论证,出具项目法律意见书、资信调查报告、风险评估报告等。工程合同律师长期从事合同法、民法、建筑法领域的研究与案件代理工作,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地质勘探合同、监理合同、审计合同、评估合同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5、拆迁合同
    许多面临被拆迁的单位和个人在遇到拆迁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如何让自身的合法权益在拆迁合同中最大化,但是很多老百姓对拆迁知识一无所知,唯一能想到的解决办法是上网搜索与拆迁合同相关的法律常识。虽然网上的拆迁合同版本五花八门,但涉及拆迁合同中的关键问题,确经常被一带而过。老百姓不能从网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为此,黑龙江龙房川律师事务所的专业拆迁律师团队在了解您需求的同时,可以为您量身打造一份优越的拆迁合同。
6、二手房合同
    随着二手房交易市场的火爆攀升,二手房已经成为大多数“保守型”投资者的首选。但是随着二手房交易量的增多,以前二手房合同中不常见的法律问题,已经渐渐浮出水面。常规的二手房合同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资金监管、贷款、税费等问题,已经成为买卖双方关注的焦点。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常规的二手房合同不能紧跟政策调整的步伐,为不诚信的交易主体提供了毁约的机会,最终导致二手房合同无法履行。为此,黑龙江龙房川律师事务所的专业二手房律师,将会结合最新的政策法规为您量身打造一份“零风险”的二手房合同。
7、法律顾问
    黑龙江龙房川律师事务所现为近百家企业的法律顾问,为各大企业经营提供法律政策上的支持与帮助,专业的法律顾问通过法律咨询、合同审核及起草、专项合同起草审核、专项事务法律论证和处理、出具律师函、规范法务工作流程及其他法律事务来推动和促进交易安全,防止和减少法律纠纷的发生。如遇到不可避免的诉讼,作为企业的法律顾问一定会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司损失。同时,法律顾问还为公司的投资决策建言献策保驾护航。黑龙江龙房川律师事务所的法律顾问团队将竭诚为各大企业提供最专业的“一条龙”服务。
版权所有:黑龙江龙房川律师事务所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三姓街126号 电话:0451-82538886 QQ:461000555
黑ICP备09033033号-1 投诉电话:55577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