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哈尔滨的老城区,“见缝插针”式的城市建设,多以牺牲绿化为代价。如今,新一届的哈市政府要在老城区“见缝插绿”,还清绿化历史欠账,这样的决策非常好,也可行,但这需要在规划出绿和拆楼辟绿等方面下足功夫。连日来,本报关于城市绿化现状的报道引起冰城各界强烈关注。15日,我省的城建规划专家张相汉、吴松涛,园林绿化专家冯美瑞、聂绍荃、丁宝永、张志相和生态学专家祝宁等七位专家献计献策,其中多人提出,要把过渡性绿地变更为永久性绿地,从而解决老城区无处种树的瓶颈。
张志相:别让过渡性绿地成楼房用地
哈尔滨老城区要建设“森林”,必须利用好尚存的过渡性绿地,不能再让其成为待价而沽的楼房用地,而是要将其变更为绿化用地。
“对哈尔滨的老城区,大家的印象都一样,都是高楼,难见片林。”哈市城管局原绿化处处长张志相说,按照国家园林城的标准,哈尔滨的老城区,也就是二环以内的中心区,人均绿化面积要达到6平方米,绿地率不低于30%,可目前,乐观估计也不超过10%。
回顾城建历程不难看出,哈尔滨的老城区绿化,错过了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老城区首次改造良机。那时候,以解决棚户区住房为主的城建改造,没能保证30%的绿化面积,同时,原有绿化也在逐渐被蚕食。哈尔滨还错过了将老城区原有“过渡性绿地”过渡成绿地的良机,万丈高楼平地而起。
如今,哈尔滨老城区要建设“森林”,必须利用好尚存的过渡性绿地,不能再让其成为待价而沽的楼房用地,而是要将其变更为绿化用地。比如工程街与友谊路交口的工程街绿地,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非常适合建设城市片林。
聂绍荃:推广地下停车现有车位种树
多建设地下和立体停车场,把现有的停车场变成绿化植树用地,种大树让居民乘凉。
“看了生活报的报道,我感受到哈市政府真的开始重视绿化了。我的建议是,多建设地下和立体停车场,把现有停车场变成绿化植树用地。”东北林业大学植物学专家聂绍荃教授说。
老城区绿化,选择行道树要选择树冠大、寿命长、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乡土树种,只有树木成活率高了,再年年坚持绿化,才能让百姓看到逐年增加的绿化成果。“我说的本地树种是榆树和柳树,其中,柳树要选择雄树种,避免柳絮漫天飞。杨树要选择小叶杨、小青杨,同样也要选择雄性树种。”
老城区绿化用地要在现有的居民庭院上挖掘潜力,对居民庭院内的绿化,除道路以外,要铺满绿,种大树给居民提供夏季乘凉的地方。不要为了建设地上停车场而占用绿化用地。
吴松涛:拆单位围墙建景观片林
一些非历史建筑的围墙应该全部拆除,腾出围墙的空地,建成长条、密植的片林。尽可能少种矮小的灌木,以免藏污纳垢。
“从哈尔滨老城区现有的环境条件看,要找到现成的大面积绿化用地,已经很难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城区绿化无计可施。”哈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吴松涛说。
老城区要增绿,要对现有的绿化带、公园、广场和街头游园进行提档升级,补种大树,在可以种植大量树木的沿江、沿河地带,要建成市民休闲锻炼的景观片林。比如,榆树、柳树和丁香、桃红之类,尽可能少种矮小的灌木,以免这些地方藏污纳垢。同时,在街路交口空地进行绿化。
前些年,哈市曾经将主城区一些单位的封闭围墙改建成通透围墙。在这个基础上,一些非历史建筑的围墙应该全部拆除,腾出围墙的空地,建成长条、密植的片林。此外,对于一些已经不具备种植行道树的人行道,应利用摆放盆栽的办法来增绿。